已經度過近兩個月的社工生活,我不知道社工到底適不適合我,然而我卻明白我想回去讀書,我想過著無悠無慮的學生生活,過去學生生活相當痛苦,其痛苦來源是來自經濟壓力,因此如果我再回去過著學生生活,我得努力賺錢,讓我的學生生涯可以愉快些,而非像個窮學生一樣,如此痛苦不堪。
昨天我的網友(在南投工作)喝醉酒跟我說,我是一個腦袋沒有東西的女人,頓時很想揍他兩拳,我個人也不覺得他腦袋又有什麼東西,如果說他的女朋友是腦袋有東西的,那也輪不到他可以娶到,我看他還是趴著趴著作白日夢好了,可是,被說成這樣,我還真有點不甘心,我看我得要
加強自己的內涵,以防他人再說我腦袋沒東西,然而我換個方式看,也許是我隱藏的很好,至少我可以學習到更多,而不是被他利用,這點我得好好想想。
目前的計劃如下:
我打算先在機構工作個三年左右→過程中每年都考社工師→然後我打算讀中正犯防所(在職班)→跳更好的工作→出國留學。
然後現實可完成的計劃:
汽車駕照→社工師執照→英檢。
希望我能好好度過我的人生,也許錢不多,但至少也不能餓死自己吧!^^a
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我的社工日誌(一)
目前於南投市的千禧龍青年基金會擔任社工人員,前三個月是試用期,薪水大致上和一般剛出來的社會新鮮人差不多,而正式期則再多個二仟元左右,預計每年調整一仟元,覺得少嗎?但認真去比較其他機構的話,我的機構算是最有彈性及福利、薪水算不錯的機構了,這就是社工。
以前在學校時,老師常常問學生:「未來要從事社工的舉手」,我總是兩手叉腰,老師再問:「未來不要從事社工的舉手」,我就會把手舉的又直又高,因為我認為做愛心不一定是要社工人員,社工員領太多錢會被罵,但工作卻是無比的重又多,每常某人捐款或做愛心時,人們及社工都會大力讚揚此人的愛心,然而默默在做事的社工則退居幕後,這就是社工。
現在我也成為社工界的一份子,我到現在還是不懂為什麼自己這麼想不開,為何要淌這個混水,也許是我也不知道我要做什麼吧?也許我除了社工沒有任何事更可以發揮我的專長吧?也許我的個性其實還滿合適也說不定吧?也許....也許....,社工員往往有說不出來的執著及夢想, 這就是社工。
我不斷的尋問我為什麼要當社工?整天辦活動、整天盯著電腦打記錄、打電話、並且輔導著改變機率微乎其微的少年,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做,但眼前我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我要一份工作,一個可以累績專業的工作,再則我想回去學校踢館,社工實務界與學術界差的太多,我認為我有責任回去做個調整,以防學生出來只是不斷的踢到鐵板;此外, 我真心期望這社會能更美好, 這就是我的社工。
以前在學校時,老師常常問學生:「未來要從事社工的舉手」,我總是兩手叉腰,老師再問:「未來不要從事社工的舉手」,我就會把手舉的又直又高,因為我認為做愛心不一定是要社工人員,社工員領太多錢會被罵,但工作卻是無比的重又多,每常某人捐款或做愛心時,人們及社工都會大力讚揚此人的愛心,然而默默在做事的社工則退居幕後,這就是社工。
現在我也成為社工界的一份子,我到現在還是不懂為什麼自己這麼想不開,為何要淌這個混水,也許是我也不知道我要做什麼吧?也許我除了社工沒有任何事更可以發揮我的專長吧?也許我的個性其實還滿合適也說不定吧?也許....也許....,社工員往往有說不出來的執著及夢想, 這就是社工。
我不斷的尋問我為什麼要當社工?整天辦活動、整天盯著電腦打記錄、打電話、並且輔導著改變機率微乎其微的少年,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做,但眼前我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我要一份工作,一個可以累績專業的工作,再則我想回去學校踢館,社工實務界與學術界差的太多,我認為我有責任回去做個調整,以防學生出來只是不斷的踢到鐵板;此外, 我真心期望這社會能更美好, 這就是我的社工。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摸不透的存在主義及治療
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是一種哲學,它認為我們是自由的,並對自己所做的選擇和行動負責,所以我們不是環境的受害者,而是創造者,並且認為人必然思考且追尋自己存在的意義。
還記得在網路上看過一位醫學院學生對於龍應台女士演講存在主義重要性的批判,這位學生對於她的理論感到困惑,學生認為並非所有醫生都將面臨生離死別,更何況提及對病患需有正向死亡的看法,並且提出他的假設,依龍女士的說法,為求得Y(醫術),所以我們必須去學習不相干的X(存在主義),如果拿美容醫學來說,為了使人變美,所以必須要懂得人追尋生命的意義為何?因此他駁斥這樣的理論。
沒錯,我也這麼覺得,拿個我最不懂的學者尼采(Nietzsche),他說人是意志力的產物,因此只要有一項生存的理由,就能忍受任何的生存方式,並且認為那些沒將我置之死地的事物,將使我更堅強。相信這種超人哲學只存在於火影忍者、神劍闖江湖這類的熱血漫畫,為何生存就得要有理由,而人為了這個理由就必須屈就於生存方式?更誇張的是需經過大風大浪後,我才將是一位堅強的人,這樣的想法太過瘋狂,我的假設是,我為了使自己更堅強X,所以我必然要經歷過Y,因此我得思考且具備有Z這東西,這樣的想法就如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概念,當然不同的理念為存在主義是人是自由的,相對於宿命論是不同的,但相同點是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而存在主義是為求得過程中不被腰斬,故我們Z(意志力)要比其他人還強,運用現實的話,就如同某宗教團體的ㄐ童,為求得神力X,所以必要經歷過拿狼牙棒打自己、踏火爐的Y,而此人必需要通過此測驗的Z。由上可知,我認為尼采可能有被虐的傾向。
另一位布柏(Buber)更加難以理解,他講求的是我與汝(I-thou)的關係。也就是我們彼此間都存在於關係當中,然而我們活在一種夾層中,卻未層擁有真正的自己;在我看來就是說明,我存在於我和我男朋友的關係當中,我們都活在這種世界中,卻彼此間無法獲得真正自己,亦即是我雖然和我男朋友在一起,然而我不是真正的我,他不是真正的他,為此需要彼此真誠分享,我才會獲得真正的我,但是我男朋友又不是神父,我也不是,為求獲得真正的我,所以我得告訴他,「你真的不帥?」亦或是「你真的缺乏幽默感」,這樣就會獲得嗎?我想我先獲得「白目」一詞,且「白眼」兩隻,「拳頭」三個,故我認為其實他是位傳教士,因為和某宗教滿像的,唯有向上帝贖罪,才能得到求贖。
最後,各位看倌你也有認為怪怪的哲學嗎?為求生存所以你將要做什麼呢?
還記得在網路上看過一位醫學院學生對於龍應台女士演講存在主義重要性的批判,這位學生對於她的理論感到困惑,學生認為並非所有醫生都將面臨生離死別,更何況提及對病患需有正向死亡的看法,並且提出他的假設,依龍女士的說法,為求得Y(醫術),所以我們必須去學習不相干的X(存在主義),如果拿美容醫學來說,為了使人變美,所以必須要懂得人追尋生命的意義為何?因此他駁斥這樣的理論。
沒錯,我也這麼覺得,拿個我最不懂的學者尼采(Nietzsche),他說人是意志力的產物,因此只要有一項生存的理由,就能忍受任何的生存方式,並且認為那些沒將我置之死地的事物,將使我更堅強。相信這種超人哲學只存在於火影忍者、神劍闖江湖這類的熱血漫畫,為何生存就得要有理由,而人為了這個理由就必須屈就於生存方式?更誇張的是需經過大風大浪後,我才將是一位堅強的人,這樣的想法太過瘋狂,我的假設是,我為了使自己更堅強X,所以我必然要經歷過Y,因此我得思考且具備有Z這東西,這樣的想法就如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概念,當然不同的理念為存在主義是人是自由的,相對於宿命論是不同的,但相同點是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而存在主義是為求得過程中不被腰斬,故我們Z(意志力)要比其他人還強,運用現實的話,就如同某宗教團體的ㄐ童,為求得神力X,所以必要經歷過拿狼牙棒打自己、踏火爐的Y,而此人必需要通過此測驗的Z。由上可知,我認為尼采可能有被虐的傾向。
另一位布柏(Buber)更加難以理解,他講求的是我與汝(I-thou)的關係。也就是我們彼此間都存在於關係當中,然而我們活在一種夾層中,卻未層擁有真正的自己;在我看來就是說明,我存在於我和我男朋友的關係當中,我們都活在這種世界中,卻彼此間無法獲得真正自己,亦即是我雖然和我男朋友在一起,然而我不是真正的我,他不是真正的他,為此需要彼此真誠分享,我才會獲得真正的我,但是我男朋友又不是神父,我也不是,為求獲得真正的我,所以我得告訴他,「你真的不帥?」亦或是「你真的缺乏幽默感」,這樣就會獲得嗎?我想我先獲得「白目」一詞,且「白眼」兩隻,「拳頭」三個,故我認為其實他是位傳教士,因為和某宗教滿像的,唯有向上帝贖罪,才能得到求贖。
最後,各位看倌你也有認為怪怪的哲學嗎?為求生存所以你將要做什麼呢?
2008年1月22日 星期二
你所認為的東方主義?
東方主義心得
東方主義的作者薩依德跳脫出所謂的東方主義而論述,本書敘述較傾向哲學,並在一開始的緒論就告訴我他所說的東方,也許大家和我一樣,在一開始都看不懂他想說的是什麼,但看完整本書後,你可發現這本東方主義的東方思想與架構都與眾不同,原因是我們一直以來都認為自己所知道的就是東方主義,我們本著西方思想看著東方主義,也就是我們早以西化,但自已卻還沾沾自喜的說東方是如何,這本書使我認真思考與反省自己是東方人與生活在東方的刻版印象,也對自己一直認為的西方主義探討出種族的偏見與歧視。東方主義的緒論給了我東方的基本概念與引導,它講到東方主義又分潛隱與明顯的東方主義,而區分潛隱與明顯的東方主義就以抽象及實體來化分,潛隱的東方主義是文化,是價值觀念,一種抽象可傳承思維,因此這是時間的產物,而創造的主因是種族不平等之生物基礎的觀念連結在一起,所以東方主義又可看出世界對東方主義的刻版印象、偏見、歧視,這本書的十九世紀殖民主義較為強烈的說明,被殖民的東方被指名為落後、未開化及呆智的民族一樣,東方因此被西方社會裡視為可悲的異類,面對嚴重的偏見,不平等的對待由然而生,歧視造成東方人與西方人的種族優越性主義,因此我們可從這裡看出代代相傳的刻版印象。明顯的東方主義是語言、文學、歷史及社會學等等的一切可以實質傳承記錄的,這與潛隱的東方主義有較大的相連處,因為刻版印象使東方文化有了實質性的傳承,例如中國的史書、中國人象徵吉祥物----龍、文字的傳承等等,這些關於東方知識幾乎毫無疑問的陳述在明顯的東方主義內,而我們到現在還是繼續著所謂的東方主義,這讓我開始質疑東方主義真的是東方主義?還是這其實是西方主義,而真正的東方主義早在我們開始認識西方主義時就已經不存在,區分可以使人明瞭之中的特色、可以使人比較其中的優劣、也可以使人對任何人事物有差別待遇等等,也因此我就以東方主義來研談社會學及人類行為環境中的刻版印象、偏見、歧視。
以下為潛隱的東方主義,而這又會講到西方對東方的殖民時期,在這殖民時期西方人開始建構所謂的東方文化,而自許為東方學專家卻又無法跳脫出西方之東方主義的框架,因此潛隱的東方主義就以學術領域與文化傳統形成,而我們就是從小被這些稱為東方文化與傳統所套用,因此形成西方人對東方人的刻版印象,而我們也對自我產生理所當然的刻版印象,但由於二十世紀的國際交流,使的雙方產生文化衝突,例如性在西方來說是比較開放的,在西方的書籍、教學、藝術都是處處可見,相對在東方的性是比較封閉,有打著禁書的金瓶梅、閨房祕技這些就像是在中國大陸的政治言論一樣。刻版印象的產生是由種族、血緣、文化等的區別出來,東方學專家在科技不發達及思維較固著的時代開始做傳播東方主義的工作,因此影響了西方人與東方文化,就拿十九世紀作家,其作品對東方女性的評價為可征服性、任人求歡的柔順性,對東方的文化常以一致性、穩定性、延續性來象徵,而會發生這種誤解的因子為東方的五千年文化及十九世紀被殖民的情況,然而我覺得這樣是不公平的,因為時間與文化的套用,使得我們自認該是父權社會的中國女人一直被壓抑,在此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可悲的東方主義從刻版印象邁向東方落後、墮落等偏見。
刻版印象有分正向與負向,而偏見就是刻版印象的負向條件過多所形成,例如十九世紀的西方用比較的心態來面對東方,總認為自己是優於對方,但卻又忘了在十九世紀前的東方是可以與西方相抗衡的,所以在殖民時期會以皮膚的顏色來分類,並拿出哲學家的歸納法來做為刻版印象的前身,刻版印象成為明顯的化分的項目,東方正向的讚許為「東方的智慧」,但東方負向的評論卻超越東方正向的讚美,也因此出現東方固著不知變通的說詞,並使西方對東方產生所謂的偏見。我再次強調偏見演化的原因是它會使整個社會制度產生改變,就拿東方主義的父系社會,性別的差異使男女刻版印象演化到對女性的偏見,女性在政治、經濟、學術、科技、生活等都是不被重視,並且能力有被懷疑、批評的思想偏見,即便二十一世紀國際上發動無數的女權運動,但我們社會對女性的偏見依然存在,偏見的存在引發人類的行為,不平等的對待形成歧視的推力。
歧視是負向偏見所造成實質的差別待遇,因此不論在西方人或是東方人意識裡,都有階級的產生,而差別待遇皆可套用在雙方,但西方在二十世紀鼓吹兩性平等主義,強調女權,所以拿最接近現代的男性東方主義來解釋較容易明白瞭解,男性東方主義就是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觀念,從東方帝國組織中的世襲都是傳男不傳女演變到二十世紀的主管階層皆為男性來擔任,東方文學也可發現文字上的不公,例如生男稱為弄璋,生女稱為弄瓦等等,原本只是生物學上的差異演變為女性在工作上發生的不平等的待遇,就以職場上的性騷擾、能力不被上級肯定、說話較沒份量及主管幾乎清一色都是男性來擔任等當例子,這些例子很可怕,但可怕的不是這些例子,而是這些例子產生的因素和方式,為什麼會產生?這又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其實就是我一開始就談到的潛隱東方主義中的無意識傳承,而這些社會問題則是明顯東方主義的代表罷了,因此歧視在男性東方主義中不是特殊性,而是隨處可見的普遍意識,將長久的歧視(女性主義未抬頭的年代)就內化或合理化,所以到現代二十一世紀仍需要探討其議題。
閱讀完東方主義,我的思想被顛覆,開始思考自己想的東方傳統文化真的是東方傳統文化嗎?自己以前認為東方主義就是東方人上一代流傳給下一代的思想及文化,心想著這是西方人為了研究東方人的作品,但它使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東方主義思想,它不只告訴我東方主義該去懷疑,也教導我從東方主義看出社會的弊端,東方主義不再是一本書,它就像我的啟蒙導師,一位活很久的智者、先知,使一開始就主觀認定為枯燥乏味的我有了全盤性的改觀,而之中我感到興趣的是東方主義中的哲學理論,像東方主義有可能是西方的東方學家為了解釋給西方人的研究;當然東方主義也從政治體系、宗教、種族、階級、文化、歷史來剖析,就拿電腦來說明,電腦的程式都是英文,雖然現在都有各國的語言程式,但不變的事實是發明者為英語系國家的人,這樣就可以證實東方主義的誕生,僅管東方主義的發展發達,東方人一開始不會去懷疑自己,不會去研究自己,這一切都是西方人想探知東方而所做的研究,就像我們會去探討西方主義一樣,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物不會讓人質疑,就像吃飯原理一樣,沒有人會無聊到去研究,直到有了問題的出現,開始有人去研究、去調查,才知道內部,但就像上面所說的,不變的是東方主義是由西方人創造出來的架構,而非東方人自己研究自己的代表名詞,就拿書中馬立克所恰當描述的東方化的東方最能說明,也是我給自我的心得的結論,「在問題定位的層次,以及問題框架上,東方和東方人被認為是一個研究的對象,這對象,被研究者蓋滿了異己的戳記」,也就是社會學的標簽理論,而西方人憑著「人類中心主義」的心態著作東方主義,我想講的是我們都活在西方所建構出來東方主義的框架之下。
要全釋東方主義是不可能的,就連東方學專家都相當吃力,把因此我從人類的觀點到人類行為,甚至到人類環境的演化以一直提到的刻版印象、偏見及歧視來探究,雖然東方主義就像大海一樣,但從裡面可發現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等等的海洋生物,並且察覺出每個的特色、差異,也告訴我各有各的神祕風采,不要怕懷疑,而是要擔心自己活在沒有問題的世界,希望能讓對東方主義、歷史有興趣的人一覽這先知的思想研究,並能在二十一世紀提供新思維。
以下是我想與大家探論的問題:
1.大家所認為的東方主義為何?
2.在生活中有哪些是在東方主義下所操弄的?
3.真的有東方主義的存在嗎?亦或是西方學者故意區分出來的?寫作背景:本人大二時玩社團玩到忘了小考...,成績有點危險.....為求補救成績(老師:給我寫一篇博雅教育心得),所寫下的一篇心得。
東方主義的作者薩依德跳脫出所謂的東方主義而論述,本書敘述較傾向哲學,並在一開始的緒論就告訴我他所說的東方,也許大家和我一樣,在一開始都看不懂他想說的是什麼,但看完整本書後,你可發現這本東方主義的東方思想與架構都與眾不同,原因是我們一直以來都認為自己所知道的就是東方主義,我們本著西方思想看著東方主義,也就是我們早以西化,但自已卻還沾沾自喜的說東方是如何,這本書使我認真思考與反省自己是東方人與生活在東方的刻版印象,也對自己一直認為的西方主義探討出種族的偏見與歧視。東方主義的緒論給了我東方的基本概念與引導,它講到東方主義又分潛隱與明顯的東方主義,而區分潛隱與明顯的東方主義就以抽象及實體來化分,潛隱的東方主義是文化,是價值觀念,一種抽象可傳承思維,因此這是時間的產物,而創造的主因是種族不平等之生物基礎的觀念連結在一起,所以東方主義又可看出世界對東方主義的刻版印象、偏見、歧視,這本書的十九世紀殖民主義較為強烈的說明,被殖民的東方被指名為落後、未開化及呆智的民族一樣,東方因此被西方社會裡視為可悲的異類,面對嚴重的偏見,不平等的對待由然而生,歧視造成東方人與西方人的種族優越性主義,因此我們可從這裡看出代代相傳的刻版印象。明顯的東方主義是語言、文學、歷史及社會學等等的一切可以實質傳承記錄的,這與潛隱的東方主義有較大的相連處,因為刻版印象使東方文化有了實質性的傳承,例如中國的史書、中國人象徵吉祥物----龍、文字的傳承等等,這些關於東方知識幾乎毫無疑問的陳述在明顯的東方主義內,而我們到現在還是繼續著所謂的東方主義,這讓我開始質疑東方主義真的是東方主義?還是這其實是西方主義,而真正的東方主義早在我們開始認識西方主義時就已經不存在,區分可以使人明瞭之中的特色、可以使人比較其中的優劣、也可以使人對任何人事物有差別待遇等等,也因此我就以東方主義來研談社會學及人類行為環境中的刻版印象、偏見、歧視。
以下為潛隱的東方主義,而這又會講到西方對東方的殖民時期,在這殖民時期西方人開始建構所謂的東方文化,而自許為東方學專家卻又無法跳脫出西方之東方主義的框架,因此潛隱的東方主義就以學術領域與文化傳統形成,而我們就是從小被這些稱為東方文化與傳統所套用,因此形成西方人對東方人的刻版印象,而我們也對自我產生理所當然的刻版印象,但由於二十世紀的國際交流,使的雙方產生文化衝突,例如性在西方來說是比較開放的,在西方的書籍、教學、藝術都是處處可見,相對在東方的性是比較封閉,有打著禁書的金瓶梅、閨房祕技這些就像是在中國大陸的政治言論一樣。刻版印象的產生是由種族、血緣、文化等的區別出來,東方學專家在科技不發達及思維較固著的時代開始做傳播東方主義的工作,因此影響了西方人與東方文化,就拿十九世紀作家,其作品對東方女性的評價為可征服性、任人求歡的柔順性,對東方的文化常以一致性、穩定性、延續性來象徵,而會發生這種誤解的因子為東方的五千年文化及十九世紀被殖民的情況,然而我覺得這樣是不公平的,因為時間與文化的套用,使得我們自認該是父權社會的中國女人一直被壓抑,在此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可悲的東方主義從刻版印象邁向東方落後、墮落等偏見。
刻版印象有分正向與負向,而偏見就是刻版印象的負向條件過多所形成,例如十九世紀的西方用比較的心態來面對東方,總認為自己是優於對方,但卻又忘了在十九世紀前的東方是可以與西方相抗衡的,所以在殖民時期會以皮膚的顏色來分類,並拿出哲學家的歸納法來做為刻版印象的前身,刻版印象成為明顯的化分的項目,東方正向的讚許為「東方的智慧」,但東方負向的評論卻超越東方正向的讚美,也因此出現東方固著不知變通的說詞,並使西方對東方產生所謂的偏見。我再次強調偏見演化的原因是它會使整個社會制度產生改變,就拿東方主義的父系社會,性別的差異使男女刻版印象演化到對女性的偏見,女性在政治、經濟、學術、科技、生活等都是不被重視,並且能力有被懷疑、批評的思想偏見,即便二十一世紀國際上發動無數的女權運動,但我們社會對女性的偏見依然存在,偏見的存在引發人類的行為,不平等的對待形成歧視的推力。
歧視是負向偏見所造成實質的差別待遇,因此不論在西方人或是東方人意識裡,都有階級的產生,而差別待遇皆可套用在雙方,但西方在二十世紀鼓吹兩性平等主義,強調女權,所以拿最接近現代的男性東方主義來解釋較容易明白瞭解,男性東方主義就是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觀念,從東方帝國組織中的世襲都是傳男不傳女演變到二十世紀的主管階層皆為男性來擔任,東方文學也可發現文字上的不公,例如生男稱為弄璋,生女稱為弄瓦等等,原本只是生物學上的差異演變為女性在工作上發生的不平等的待遇,就以職場上的性騷擾、能力不被上級肯定、說話較沒份量及主管幾乎清一色都是男性來擔任等當例子,這些例子很可怕,但可怕的不是這些例子,而是這些例子產生的因素和方式,為什麼會產生?這又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其實就是我一開始就談到的潛隱東方主義中的無意識傳承,而這些社會問題則是明顯東方主義的代表罷了,因此歧視在男性東方主義中不是特殊性,而是隨處可見的普遍意識,將長久的歧視(女性主義未抬頭的年代)就內化或合理化,所以到現代二十一世紀仍需要探討其議題。
閱讀完東方主義,我的思想被顛覆,開始思考自己想的東方傳統文化真的是東方傳統文化嗎?自己以前認為東方主義就是東方人上一代流傳給下一代的思想及文化,心想著這是西方人為了研究東方人的作品,但它使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東方主義思想,它不只告訴我東方主義該去懷疑,也教導我從東方主義看出社會的弊端,東方主義不再是一本書,它就像我的啟蒙導師,一位活很久的智者、先知,使一開始就主觀認定為枯燥乏味的我有了全盤性的改觀,而之中我感到興趣的是東方主義中的哲學理論,像東方主義有可能是西方的東方學家為了解釋給西方人的研究;當然東方主義也從政治體系、宗教、種族、階級、文化、歷史來剖析,就拿電腦來說明,電腦的程式都是英文,雖然現在都有各國的語言程式,但不變的事實是發明者為英語系國家的人,這樣就可以證實東方主義的誕生,僅管東方主義的發展發達,東方人一開始不會去懷疑自己,不會去研究自己,這一切都是西方人想探知東方而所做的研究,就像我們會去探討西方主義一樣,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物不會讓人質疑,就像吃飯原理一樣,沒有人會無聊到去研究,直到有了問題的出現,開始有人去研究、去調查,才知道內部,但就像上面所說的,不變的是東方主義是由西方人創造出來的架構,而非東方人自己研究自己的代表名詞,就拿書中馬立克所恰當描述的東方化的東方最能說明,也是我給自我的心得的結論,「在問題定位的層次,以及問題框架上,東方和東方人被認為是一個研究的對象,這對象,被研究者蓋滿了異己的戳記」,也就是社會學的標簽理論,而西方人憑著「人類中心主義」的心態著作東方主義,我想講的是我們都活在西方所建構出來東方主義的框架之下。
要全釋東方主義是不可能的,就連東方學專家都相當吃力,把因此我從人類的觀點到人類行為,甚至到人類環境的演化以一直提到的刻版印象、偏見及歧視來探究,雖然東方主義就像大海一樣,但從裡面可發現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等等的海洋生物,並且察覺出每個的特色、差異,也告訴我各有各的神祕風采,不要怕懷疑,而是要擔心自己活在沒有問題的世界,希望能讓對東方主義、歷史有興趣的人一覽這先知的思想研究,並能在二十一世紀提供新思維。
以下是我想與大家探論的問題:
1.大家所認為的東方主義為何?
2.在生活中有哪些是在東方主義下所操弄的?
3.真的有東方主義的存在嗎?亦或是西方學者故意區分出來的?寫作背景:本人大二時玩社團玩到忘了小考...,成績有點危險.....為求補救成績(老師:給我寫一篇博雅教育心得),所寫下的一篇心得。
訂閱:
文章 (Atom)